18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18文学 > 穿在1977 > 第574章 物是人非

第574章 物是人非

第574章 物是人非 (第1/2页)

离开前的那个晚上,陈凡累了个半死。
  
  他用了整整四个小时时间,给那16个明明憋了一肚子委屈、还只能强颜欢笑的知青上了半个晚上的课。
  
  然后所有人都眉开眼笑,再没有半分怨气。
  
  这事儿说来还是他不地道,先给这些知青布置一篇作文,结果第二天就跑去了省城,还是黄鹂写信的时候,在信里提了一句,他才想起来还有这事儿。
  
  可当时正是筹建函授中心的时候,他又不可能回去,只能让黄鹂把他们的作文寄过去给他,然后给每人写了一篇点评寄回去。
  
  好不容易这次回来,卢家湾也没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解决,便索性给这些知青一点甜头。
  
  用了半个晚上,给他们解答了许多难题,并帮他们梳理了一遍复习大纲。
  
  其实这些人的基础并不差,之所以上一届没能考上,主要还是因为学的和考的完全没关系,等好不容易搞到学习资料的时候,考试已经近在眼前。
  
  简而言之,下手晚了。
  
  后来他们想方设法来卢家湾,就是冲着这里有20多人考上了重点大学的名头。
  
  再直接一点,就是冲着陈老师来的,为此家里还搭上不少人情。
  
  来到这里之后,也确实没有白费功夫。
  
  队里提前在知青点给他们建好了学习室,里面有黄莺她们留下来的学习资料,而且赶在黄莺她们去大学报到前,还享受了一段时间的“名师辅导”,为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  
  有了学习资料、加上合理的复习计划,这些人平时又互相帮助,还不时给黄莺、刘丹和杨菊三人写信求教,中学方面的数理化知识已经大有进步。
  
  如果连他们集体智慧都没办法解决的,那一定是都没弄懂这个知识点。
  
  这个没办法,即便有黄莺她们远程教学,可书面上的东西毕竟跟现场讲课不一样,再加上时间不长,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。
  
  现在就不一样了,闻名云湖的“超级教师”陈老师亲自讲课,有什么问题现场提问、现场解答,甚至还能串起其他知识点,帮他们查漏补缺。
  
  所以虽然只讲了4个小时,这些人也收获巨大,对整个学习计划都有了明确的思路,只要按照这个计划走,未来一个多月,也会有很大的进步。
  
  虽说不一定有把握考上重点大学,但本科还是有信心滴。
  
  而这些人也不是白嫖。
  
  在确定学习进步比在校上课的同学更快时,他们家里就已经做出了反应,积极帮助推介卢家湾产品。
  
  现在卢家湾的产品在县里和地委都是一路绿灯,主动找上门来订货的单位也越来越多。
  
  要不是卢家湾拉上公社南边的另外4个生产大队,他们的养殖规模也逐渐向卢家湾靠拢,只怕根本供应不上。
  
  其他单位还好,主要是云湖机械厂和云湖棉纺厂这两个万人大厂,每天都能消耗掉大量农产品。
  
  这两家自然不是因为这些知青的关系,而是陈凡的面子。
  
  有了这么多客户,只要卢家湾坚持把控好质量,用日进斗金来形容,真是半点不开玩笑。
  
  至于下一步要怎么发展,陈凡表示,等过几年再说。
  
  现在卢家湾吃得太撑,必须要好好消化两年才行,这也是陈凡今年没怎么去管卢家湾的原因。
  
  ……
  
  5月29日,星期一。
  
  天刚大亮,周正东一行人便在公社领导、和卢家湾大队部干部的欢送下,踏上返程的路途。
  
  除了行李,还多了一个装礼物的箱子。
  
  咳咳,卢家湾其实没什么值得带走的特产纪念品,除了陈凡帮忙挑选的藕粉、粗茶、米酒、干果,最主要的,还是他亲自炮制的两瓶酒。
  
  一瓶虎骨酒、一瓶虎鞭酒。
  
  周正东如获珍宝,亲眼盯着陈凡用稻草裹了一层又一层,生怕摔坏了。
  
  这玩意儿不管在哪里都是珍品,且不说内地出口的虎骨、虎鞭和野山参在国外有多难买,即便碰运气能买到,那也没有用,因为上好的药酒方子,就不是随便哪个药店都有的。
  
  而这两种酒,他只各喝了一小口,就感觉年轻了好几岁,可见药力十足,是最上乘的药酒方子。
  
  有了这两坛药酒,说不定还能给周家添丁呢。
  
  于是上船之后,他特意将这只箱子用绳子绑在船上,再用一只脚踩着,一只手牵着还不到45岁的老婆,意气风发,看得赵婉茹有点莫名其妙。
  
  一路顺风顺水,先坐船到地委,再开车直奔省城。
  
  随后陈凡将车开回作协机关,之后与他们汇合,又马不停蹄直奔机场。
  
  之所以今天离开,也是因为正好今天下午有从省城到沈阳的航班,无缝衔接,不浪费时间。
  
 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,便抵达沈阳东塔机场。
  
  后世的仙桃国际机场要到89年才建成运营,现在还没有。
  
  这次的行程是去周家祖地祭祖,周家祖地就在距离SY市区大约4、50公里的山区,当年周家手里握着上千亩土地,又经商多年、身家不菲,在当地也算是一方豪强。
  
  后来周家做生意,在外地置办了产业,也没影响继续经营祖地,周家的几代先人,也是埋葬在这里。
  
  1644年至1667年,满清实施《辽东招民开垦条例》,鼓励关内百姓移民东北,第一次“闯关东”开启。
  
  不过跟周家没关系。
  
  后来清政府为了保护满人利益,一度停止移民政策,东北进入相对封闭期。
  
  直到1861年,随着清政府对边疆控制的减弱、和沙俄对东北边境的侵扰,他们又重新开放了移民政策,于是大量关内百姓迁移到东北。
  
  尤其是1877年的“丁戊奇荒”导致大规模的饥荒,使得许多地方整村整村的迁移。
  
  周家老祖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山东过去的,到现在算起来正好有100年的历史。
  
  算算截止到1932年,那就是55年,55年攒下一千多亩土地,还是在山区,感觉也就这样?
  
  其实已经很不错啦,能闯关东成功的,就没一个简单人物,不知道有多少人音信全无,那些才是运气差、本事低的普通人。
  
  周家老祖这种,已经可以算是杰出人才。
  
  和在江南省城时一样,到了这边,也有当地干部接机作陪。
  
  对于周正东和赵婉茹来说,这些应酬都是小场面,即便是只有19岁、大学二年级的周亚丽,也始终大方得体,完全看不出离开时搂着熊猫崽子不肯放手、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。
  
  至于陈凡,受到的重视也没比周正东弱几分,省文化口的大佬亲自出面作陪,可谓给足了面子。
  
  晚宴过后,在当地最好的“辽宁宾馆”住了一晚,第二天一大早,便在一群干部的陪同下前往祖地。
  
  (70年代的辽宁宾馆)
  
  颠颠簸簸一个多钟头,等找到地方,周正东拿着一张老照片,再看看眼前的景象,不禁脸色木然。
  
  照片中,有一座牌坊,走过牌坊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祠堂,祠堂后面的山坡上,便是墓地。
  
  现在牌坊、祠堂都没了,就连墓地,……也跟新的一样。
  
  看着周正东铁青的脸色,陪同来的几位干部都脸色尴尬,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,没人出声。
  
  陈凡左右看了看,上前两步,对着正在抽旱烟、大约6、70岁的老队长说道,“老伯,当年的事就不说了,就问一句,见光了没?”
  
  老伯吐出一口烟雾,转头看向墓地所在的山坡,轻声说道,“这个山坳以前没有名字,后来有了主,才叫周家坳,我们这里的人,50年前全都是周家的佃户。”
  
  他转头看着周正东,嘿嘿笑道,“你一两岁的时候,我还见过你。”
  
  周正东微微一愣,脸色稍微缓和一点,问道,“得罪了,请问您是?”
  
  老伯摆摆手,“叫什么都不重要啦。”
  
  他又转头看向墓地,叹道,“牌坊和祠堂,是我带人拆的,坟头也是我带人扒的,不扒不行啊。我们扒,还只扒个头,他们扒,真就要见光了啊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