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18文学 > 穿在1977 > 第189章 回家做客

第189章 回家做客

第189章 回家做客 (第1/2页)

陈凡走在最前头,后面跟着12个少年,最小的才13岁,最大的16岁,本该是活蹦乱跳、人憎狗厌的年纪,此时跟在陈凡后头,乖巧得像一队小士兵。
  
  虽然陈凡年纪跟他们差不多大,但是老师的身份,可不只是说说而已。
  
  别说年纪跟他们一般大,就算是年纪比他们小,那也是老师,但凡谁敢炸刺,回去后皮开肉绽,绝对不夸张!
  
  而且这种习惯是有来历的。
  
  大概十八年前的时候,村里响应号召办小学,村小的肖老师当时只有16、7岁,因为念完高小,虽然没有拿到毕业证,但还是作为难得的“知识分子”,被大队部征召,去做了民办教师岗位的统筹工。
  
  不久之后,全国各地又开始办“县大学”,就是要求每个县都要办自己的“大学”。
  
  后来风继续吹,自从河南一个生产大队办起了“土大学”之后,全国各地的公社也不甘落后,纷纷办起了自己的“土大学”。
  
  具体背景就不说了。
  
  反正当时很多公社都办了自己的“土大学”,以“文化知识”和“专业技能”相结合的方式授课。
  
  土大学没有校园、没有学籍,毕业证就是公社盖章的一张纸,也只对公社内部各个生产队的优秀劳动者招生,具体的教学秩序则以“聚散结合”的方式进行。
  
  上文化课的时候“聚”在一起,由同一个文化老师给他们上课,上专业课的时候,则分“散”到田间地头,由专门的“土老师”给他们讲课。
  
  其中负责教授“文化知识”的叫“文老师”或“文化老师”,负责教授“专业技能”的叫“土老师”。
  
  这个“土老师”的来历也有讲究,因为教授的内容就是怎么育苗、插秧、施肥、种地、养殖,以及修理各种农具等等,具体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身边的条件来定。
  
  如果是有实力的生产大队,还会教修理、驾驶拖拉机和卡车,建造和维护小水电站等等。
  
  对,当年不少生产队竟然有自己的小水电站,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这部电影,讲的就是第一个生产队自己建设小水电站的故事。
  
  后来全国小水电站的建设潮,包括孤峰县的十几个水电站建设,都是起源于山西的这个小村庄。
  
  总的来说,“土大学”的专业都是跟生产队的生产生活有关,再加上这些“老师”大部分都是生产好手,却不认识字,或者认识字不多,便被叫做“土老师”。
  
  当时公社里的文化老师不足,肖老师便又做了“南湖公社土大学卢家湾分校”里的“文化老师。”
  
  如果说上村小学的,年纪大多在7到15岁之间,那上“土大学”的,年龄范围就大多了,从16到60的几乎都有。
  
  而即便是年纪比肖老师大几轮的人,也规规矩矩叫他一声肖老师。
  
  一阵风之后,这些“土大学”短的只存在半年多,长的也只有一两年,便被“关停并转”,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,可有些规矩也保留了下来。
  
  当年几十岁的人也要叫人家十几岁的小伙子一声老师,如今别说年纪差不多,就算老师年纪比学生年纪小又怎么样?
  
  你敢不听话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