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18文学 > 大隋主沉浮 > 第369章:启民西进

第369章:启民西进

第369章:启民西进 (第2/2页)

如今的启民可汗虽然有着统一东突厥的威望,但是由于他愚蠢的把突厥带向了大隋王朝的敌对面,这便导致各部酋长开始有想法了。
  
  尤其是阿史那俟利弗设输了战争以后,大家对于隋朝的敬畏、恐惧情绪,再一次高涨。所以这个时候,阿史那咄苾真不知道除了阿史那家族的人以外,还有哪个酋长可以托付大事、还有哪个酋长有能力打退杨集。
  
  启民可汗听了儿子的问话,不由得沉默了起来。
  
  此时的草原正处于多事之秋,各部酋长都在采取观望态度,如果隋军全面北上,一些人毫不犹豫的背叛他,所以有能力、又能令他放心的人着实不多了。
  
  他想了一会儿,向阿史那咄苾说道:“我要亲自去一趟范夫人城。”
  
  “父汗亲自去?”阿史那咄苾惊讶的看着父汗。
  
  “嗯!”启民可汗作出决定后,脸上愁容淡了不少,表情也变得平静了起来:“我要去会一会这个杨集。”
  
  阿史那咄苾皱眉道:“父汗,汗庭离不开你,而且范夫人城实在太危险了,我不答应你去犯险。”
  
  “我必须去,也没有人比我更合适!”启民可汗缓缓的说道:“一方面我要亲自赎回步利设的尸首;另一方面,杨集既是隋帝的心腹、又是立场坚定的战争狂人,如果他不愿停下战争的步伐,我们便和谈不了,所以我要去会会他、探探他的态度。如果他愿意见好就收,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再打了,如果他咄咄逼人,那我们也只好大战一场了。”
  
  。。。。。。。
  
  第二天下午,杨集接到了几份简短对公文。这些公文是他那两只矛隼从张掖带来的,而内容是州牧府各曹、凉州各州严重缺少官吏,希望他这个州牧尽快向朝廷要人、要适合凉州政治体制的人才。
  
  实际上,杨集一直就发现凉州缺人手,一来是他不要世家门阀的子弟;二来是凉州远离中原,人们一般不愿远离家乡,跑来凉州当官;三来是人们认为凉州异常贫瘠、刁民出没、马贼遍地、战争频繁,这又进一步缩小了人才的来源。
  
  根据公文上说,杨集当初从朝廷带来的人,已经被分配到了庭州、西州、鄯善、且末的官场之上;算起来,执政人才是勉强够用了。现在最缺少的人才,主要是学校的授课老师。
  
  刘炫、刘焯按照杨集的命令,在入手不久的鄯善、且末办小学,效果意外的好。
  
  毕竟鄯善和且末原本就是中原王朝的地盘,那里的百姓对大隋王朝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,虽然后来被吐谷浑夺走了,可吐谷浑夺走的时间不长,而且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,因此使百姓们更加怀念中原王朝的统治。
  
  当隋朝在这里设立州县以后,先是狠狠的打击了当地的土匪和马贼,给了百姓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,同时还办户籍、分田分地、明确赋税,给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资料;此外,杨集为了发展当地经济,还让“王府集团”、丝路联盟去经商,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物产。因此,从吐谷浑到大隋的过度,几乎没有什么波折。
  
  隋朝在鄯善和且末有了民心基础,现在想要推广教育,自然就容易多了,但是人们对教育的热情,使师资力量变得严重不足了。
  
  “大王,现在怎么办?”旁边的杨善会问道。
  
  杨集说道:“百姓如此重视教育,官府当然不能寒了百姓的心,无论如何都要把小学办起来,接着是县学。而州学且先不谈,如果有人想进一步深造,就去凉州大学读书好了。”
  
  “那么授课先生呢,怎么解决?”杨善会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,然后又说道:“大王,按照我们汉化的需要,一旦金山县、漠西都督府建立和完善起来,接着也要办小学,这又要大量的先生。更老火的是,来这里授课的人必须会说突厥语、鲜卑语,否则无从沟通。”
  
  杨集听了此话,也大为头疼。只因杨善会提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:那就是中原文人不会说“外语”,而大湖区、鄯善、且末的孩子又不会说汉语,所以朝廷安排的人才担不起“外教”的职责,需要他们自己从凉州寻找会说“外语”的老师;只有这样,日后外派的老师才能以双语教学的方式授课。
  
  他沉吟半晌,向杨善会说道:“你先回去,让凉州大学、各州县学那些年纪大、会说外语的学子提前结业,然后根据他们会说的外话,来分派。”
  
  “喏!”杨善会拱手应命。
  
  “单凭我们凉州,显然还是不够的!”杨集说道:“京城人口密集,会说外语的寒士应该有很多。你回去以后,便让凉州驻京进奏院开个‘人才招聘署’,专门招聘这类人才。”
  
  “此法极妙!”杨善会双眼一亮,“大王说的这类人由于没有什么门路,一直在京城碌碌无为,若是我们把‘人才招聘署’开办起来,他们定然蜂拥而来。”说到这里,他拱手问道:“但不知大王对他们有什么要求?”
  
  杨集说道:“他们以后授课的地方比较艰苦,除了吃苦耐劳、精通外语、会君子六艺以外,最重要的还是体质好。”
  
  历朝历代选官之时,君子六艺都是衡量一名新官的是否有能力的标准之一;既然朝廷有这种要求,文人自然也用精通君子六艺来要求自己,要是哪个文人不会骑马射箭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。
  
  正是在这种社会共识之下,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‘手无缚鸡之力’、‘百无一用是书生’、‘文弱书生’之类的论调;但是由于塞外苦寒深重、气候多变、战争较多,所以杨集着重提到“体质好”这个要求。
  
  “大王,白城传来急报。”一名亲兵飞快的从帐外进来,将一封军情交给了杨集。
  
  杨集打开军情看了一遍,不由皱起了眉头。
  
  “大王,发生了何事?”杨善会好奇的问道。
  
  杨集把军情交给了他:“你自己看吧!”
  
  杨善会接过去扫了一眼,不由得啧啧称奇起来:“不愧是阿史那家族,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再度聚起了二十多万兵马。不过启民可汗这次聪明了不少,竟然没有集结重兵向这边杀来,而是加强各处要道的防御。他现在,显然是将整个大隋纳入了防御范围,而不是把凉州单独分开来看。”
  
  “人总是会变的,尤其是在逆境之中。”杨集笑着说道:“阿史那俟利弗设的大败,对启民可汗的影响着实是大了一些,但也将他逐渐膨胀起来的信心打回了原形。而且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屈能伸,在失势的时候能够面对现实,夹起尾巴做人。”
  
  “大王似乎对启民可汗不以为然?”杨善会本以为杨集对这些突厥军会很头疼,但是他现在的状态,显然不是在头疼。
  
  “我只知道敌人强,我们需要更强即可,至于其他的,我懒得去想。”杨集笑着说道:“启民可汗先派俟利弗设向大湖区进军,再到如今的积极防御。显然是被我们收拾了一顿以后,他看清了不如大隋的现实。”
  
  杨善会点了点头,又说道:“军情上说,启民亲率三万精兵向这边奔来,接下来是打还是和?”
  
  杨集见到帐外已经不再下雨了,说道:“我们先把范夫人城拿下,之后是打是和,再视情况而定。如果打,我们就凭借城池来消耗突厥人马;如果是和,城中的一切就是我们的了。”
  
  “大王,那我怎么办?”杨善会问道。
  
  “什么怎么办?”杨集明白他想留下来打仗,但是却故作不解的问道。
  
  杨善会见杨集故作不懂,只好无奈的说道:“我是留下,还是回张掖?”
  
  “你当然要回张掖!”杨集摇了摇头:“你是凉州长史,竟然干了武将之事,而阴世师是司马,却留在张掖干文官干的事。这实在太不合理了,你若是留下来,那就是不务正业。”
  
  “……”杨善会听了,感到委屈极了,心说官字两个口,这话倒是一点没错,以前让我来随军出征的人是你;让我带兵打仗的,也是你;现在说我不务正业的,还是你。
  
 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  
  (飞鸽传书,用的是鸽子的恋巢性,不过我没有养过,所以不知道它能不能在野外找到自家主人。但是我小时候养过老鹰,以前还带它去陌生的野外抓过鸟,每当它抓到猎物以后,就会自己找到我,也不知它是怎么找到的。)
  
  更新方面说明一下:
  
  也许是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,喝酒过量了;这段时间胃出现了问题,动不动就肚子疼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三寸人间 大神你人设崩了 恐怖复苏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江辰唐楚楚 大奉打更人 剑临诸天 绝世无双萧天策 永恒圣王 冷清欢慕容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