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-202章:来势汹汹的线代KONA!(共两章) (第2/2页)
“这一次,我们一定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!”
郑义宣意气高昂地和在一旁的宣传人员说道。
他现在在线代汽车的地位,已经是愈发的不稳固。
现在董事会对他的工作,那是颇有微词。
所以,现在!
线代KONA,是他翻盘的最好时机!
“明白!我这就去做!”
宣传部门的负责人立刻点头称是之后,就立刻进入了忙碌的工作状态之中。
而整个线代集团的华国分公司,也是把整个公司的资源,全部投入到了线代KONA这一款汽车之中。
他们在第一时间,就购买了微薄热搜,要在网络上,掀起巨浪!
#线代汽车打造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,大品牌,大战略,颠覆你的感知!#
这条消息,一发布,就定格在了微薄花钱经常上的第七名热搜。
而后,居然没有在花钱期之后悄然下线,而是直接冲到了前三名。
这也让这款寒国的A级别车,成为了这段时间都风云车型!
这上热议对象的原因有二。
一个是,增程器车型,是华国企业高瓴车辆独创的车型,一直以来就只有华国本土的汽车公司在跟,还没有国外的汽车企业跟进,所以线代KONA这款车型,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一般都存在。
二个是,作为第一个进入增程车领域的国外大牌公司,这款车的表现,令人期待,如果这款车也能热销的话,那么是不是意味着,增程车时代的来临!
“线代汽车,国外大品牌,我想要!”
“这款车太帅了点,看着又有电车的凌厉,又有燃油车的沉淀和优雅。”
“上市的话我肯定是要买一辆车的。”
看到线代KONA一系列参数的众网友们。
此次,感觉到了这款车型,实在是太强悍了。
大品牌加高性能配置再加上超高性价比的价格。
很难想象,这款车型能卖出怎么样的销量出来。
这线代KONA,肯定也算是一个大的风向标,如果这款车在华国的销量得到肯定,那像大中,这种极度偏向于华国市场的大型车企,肯定是会躺进来试水的!
而这种态势,相比较高怀钧异时空所在的市场,增程车的竞争,要整整提前五年以上的时间!
。。。。。。
“老板,现在线代汽车要搞的线代KONA,和我们的产品,看起来就是大同小异啊!”
“现在他们声势那么大,会不会对我们的产品销售,造成太大的影响?”
商雅妍看到了网上对于线代KONA的宣传视频和宣传稿,大为感到压力。
毕竟,现在是高瓴第一次和线代汽车,这种世界级的汽车企业进行硬扛。
高瓴上上下下,感觉到鸭梨山大,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高瓴车辆,一直以来,都是发展得比较顺,虽然有些小小的阻碍,但是并没有太多影响高瓴车辆的核心发展。
但是,这次线代车辆来势汹汹。
自然,高瓴集团引发高度重视,在所难免。
高怀钧知道线代汽车未来的发展命运,知道寒国车是首先被挤压出华国市场的汽车。
而且在十年之后的2023年,长期市占率,只有1%左右。
但是,在2013年,这个寒国车还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,他自然也不会掉以轻心。
不过,他还是笑着说道,“人家是大品牌公司,现在又想挽回在华国丢失的市场份额,用几款车的资源集中在了一款车身上,那自然是来势汹汹,看起来声量极大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”
在一旁听着都李尹馨听了高怀钧说的,不由得苦笑起来。
她站起来,似乎想退出去。
这种高度敏感的公司机密,她可真不敢听进去。
高怀钧摆了摆手,让她站在了一旁。
线代集团,虽然在寒国如日中天,属于T0级别的财阀。
但是在华国,他高怀钧可不怕!
不就是一个线代汽车吗?
战就是了!
这是阳谋战略,躲不开的!
所以,他也不怕一旁的李尹馨偷听。
商雅妍自然是听出了高怀钧讲话声中的欢快和愉悦。
她暗暗有些佩服自己的老板。
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地位,然后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,依然岿然不动。
胸有惊雷而面似平湖。
这实力,这格局,真不是普通的企业家能办到的!
高怀钧笑着站了起来,“你不要担心。”
“华国的汽车工业发展,已经到了一个核心的临界点。”
“而这个关键的临界点,就是智能汽车的突破!”
“而智能汽车的突破,靠的是什么?”
“靠的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强大积累吗?”
“并不是!”
“靠的是华国数以十万计算的庞大工程师集群!”
“而这个庞大工程师集群,是华国强大而庞大的数理化毕业生数量而决定的。”
“这个数量,不要说寒国,就算是岛国甚至是美丽国,都是没有的!”
“所以,你不用担心!”
“就算是一次败了,我也不怕,因为华国强大的的产业集群在这里的。”
“优势在我!”
高怀钧,似乎胸中充满了自信地说道。
在一旁的李尹馨一脸震惊地看着高怀钧。
高怀钧刚才说的这个角度,她是没想过的!
要知道,寒国自诩的科技强国战略,靠的就是财阀自身的高密度,高强度投资。
而三桑公司,就是其中的翘楚!
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高怀钧说到了未来的发展,依靠华国工程师人海战术,这是有点颠覆她的价值观的。
高怀钧笑着看了一眼震惊的李尹馨,并不意外。
要知道,后期科技的发展,更多不会是硬的方面,更多的是软的方面!
在AI这个大软件领域之中,只有华国和美丽国,两个公司有资格参与。
核心原因,就是在于只有两个国家的工程师人数,足够支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更迭和进化。
(本章完)